歡迎訪問寶雞市人民醫院官網!
9月下旬,一個尋常的清晨,83歲的劉爺爺手持拐杖在女兒攙扶下,踏進了寶雞市人民醫院寶雞市眼科醫院二病區。劉爺爺是一位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,視力僅剩光感,但卻因為“怕給家人添麻煩”,已三次拒絕手術。面對這位“倔強爺爺”,眼二科治療團隊沒有急著勸著手術,而是把他列為重點關懷對象,用“六個多”把一次普通的復明手術,做成了一份可復制、可傳遞的“光明重啟”模板。

多說一句暖心話——讓守護者的聲音更有溫度。入院評估時,老人反復念叨:“不開刀,瞎就瞎吧。”看到老爺爺的擔心,護士趙桂梅蹲下身,輕輕握住他彎曲的手指:“爺爺,我是您的主管護士。今天不聊手術,先聊聊您最想看清的人是誰?” 一句話,讓老人卸下防備。他說:“我想看清我孫子的小圓臉。”那一刻,我知道,第一束光,已經照進了他的心里。
多聽一句心里話——讓未知的恐懼變成幫助。在與家人的交談中,主管護士了解到老人夜里會偷偷哭。為解開老人的“心結”,趙桂梅便趁老人放松時輕聲問:“爺爺,您不愿意手術到底是擔心啥?”老人這才吐出真言:“怕上了臺下不來,怕給兒女添負擔。” 趙桂梅把老人的擔憂轉達給主任謝桂軍和護士長武容。為了鼓勵老人,謝桂軍給老人家講了很多成功案例;武容為老人講述手術前治療團隊都會做萬無一失的準備工作;主管醫生為老人講述術中的注意事項……當老人的“心結”一一被這個充滿細心和愛心的團隊解開時,老人主動在手術同意書上按下了手印并表示配合。

多走一步“盲杖路”——讓陌生的角落變成掌心地圖。 劉爺爺入院第一天,攥著拐杖不敢挪步。主管護士便化身劉爺爺的拐杖,拉著他在病區各個角落“巡視”了一遍, 老人“認識”了檢查室里的:裂隙燈、眼壓機……每到一個設備前,老人都在護士的幫助下了解儀器的作用。最后他笑著說:“原來機器也會說話。” 那一刻,他不再害怕,開始愿意“走”出病房。
多動一點小心思——讓生澀的專業知識變成熟悉的日常。術前四種眼藥水,劉爺爺記不住,更怕自己點不準。主管護士便拍拍胸脯:“爺爺,您只管躺好,小趙鬧鐘’負責滴藥。”此刻爺爺又多了一份笑容和信任。

多送一份小便利——把護士站“搬”到床旁。老人合并糖尿病,需測血糖。主管護士便把手機鬧鐘設成“爺爺專屬鈴”,鈴響即到床旁測血糖。家屬豎起大拇指:“護士把‘跑腿’全代勞,我們只做一件事——陪老爸說說話。”而對于其他不同的特殊患者,護士們都有自己的“量身定制款”便利服務。
多做科普宣講——把一個人的復明做成一群人的課堂。術后第二天,劉爺爺視力恢復到0.5。團隊邀請劉爺爺和家屬參加病區“健康宣教”:用眼球模型、手術動畫,讓劉爺爺親手“摸一摸”自己的白內障。他邊看邊感慨:“原來我遮了這么厚的‘窗簾’!” 那一刻,他不僅是患者,更是“光明宣講員”。把黑暗走成光,出院那天,劉爺爺視力恢復到0.5。他第一眼看清孫子,眼淚在皺紋里閃光。

“六個多”,不是口號,是一句句“我懂你”,是一次次伸出手、邁出腳的陪伴,是病房里輕聲細語的安慰,是患者從抗拒到信任的轉變,是我們愿意多走一步,讓患者少走彎路的初心。眼科二病區會把光明傳遞下去,讓更多患者在黑暗里摸到溫度,在微光里看見春天。愿每一雙眼睛,都能被溫柔以待。
地址:寶雞市經二路新華巷24號 電話:0917-3272497 Email:bjsrmyydb@163.com
乘坐車次: 北門:4路、5路、6路、7路、8路、9路、10路、17路、36路 南門:33路、34路、37路、42路
Copyright ? 2021 版權所有:寶雞市人民醫院 陜ICP備18007727號-2 陜公網安備 61030002000113號 技術支持:伙伴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