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寶雞市人民醫院官網!

2025年9月21日是第32個“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”。今年的宣傳主題為:“早防早治,守護認知”。
每年9月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宣傳月,2025年9月21日是第32個“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”,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通知,今年的主題是“早防早治,守護認知”。這一主題強調早期預防和干預的重要性,旨在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,提高公眾對老年期癡呆的科學認識。

阿爾茨海默病(Alzheimer's Disease,簡稱 AD),又稱老年性癡呆,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。其主要特征是記憶力、認知功能以及行為能力的逐漸減退,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,全球有超過46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,尤其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,發病率更高,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。
正視 “記憶殺手”:別讓 “老糊涂” 掩蓋疾病真相
阿爾茨海默病并非正常的衰老現象,而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,這個被稱為 “記憶橡皮擦” 的疾病,正悄然吞噬著千萬人的認知與尊嚴,也讓無數家庭承受著身心與經濟的雙重重壓。研究數據顯示,2015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總社會經濟成本約1.03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.47%。據估算,我國60歲以上人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總數目前約為983萬。阿爾茨海默病病程進展隱匿,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是阿爾茨海默病診治的關鍵。
早期預警信號需警惕:如果您或家人出現以下癥狀,建議及時篩查。
近期記憶明顯減退,經常忘記剛發生的事(如吃過飯卻記不清、反復詢問相同問題),但對多年前的事記憶清晰;
執行日常任務變得困難,如不會使用常用家電、出門后找不到回家的路;
語言表達或理解能力下降,說話顛三倒四、無法準確表達想法,或聽不懂他人話語;
判斷力下降,如穿著不合時宜的衣物、輕易相信陌生人、亂花錢;
情緒或性格突然改變,出現焦慮、抑郁、暴躁、多疑等異常情緒,甚至對以往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。

專業守護:為記憶健康筑起 “防護墻”
早防早治:科學防控降低風險
1.飲食:堅持 “地中海飲食模式”—— 每天攝入蔬菜(尤其是深色菜)、水果(如藍莓、蘋果)、全谷物(燕麥、糙米),每周吃2-3次魚類(富含 Omega-3),減少紅肉、油炸食品和高糖飲料攝入。
2.運動:每周保證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優先選擇 “全身+腦力結合” 的類型,如快走(每天30分鐘)、游泳、太極拳,或跳廣場舞(兼顧社交與運動)。
3.健腦:避免大腦 “閑置”,每天花30分鐘做 “認知訓練”—— 比如讀書、看報、學新技能(用智能手機、學做菜)、玩益智游戲(拼圖、數獨),即使退休后也保持 “學習狀態”。
4.慢性病管理:定期監測血壓(目標<140/90mmHg)、血糖(空腹<7mmol/L)、血脂,戒煙限酒(男性每天酒精≤25g,女性≤15g),這些能減少大腦血管損傷,降低患病風險。
科學治療,延緩病情進展
1.藥物治療:規范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、NMDA受體拮抗劑等一線藥物,改善患者認知功能、行為癥狀,延緩病情惡化。
2.非藥物干預:開展認知訓練(如記憶游戲、語言訓練)、音樂治療、運動康復(如太極拳、散步)、心理疏導等特色服務,幫助患者維持生活能力,提升生活質量。
家屬支持,共渡照護難關
1.陪同篩查,不回避、不拖延
發現家人有早期信號時,不要說 “老了都這樣”,而是主動陪同到正規醫院的 “神經內科” 或 “記憶門診” 做篩查(如認知量表測試、腦部 CT/MRI),盡早確診并制定干預方案——早期通過藥物+認知訓練,能有效延緩記憶力衰退。
2.掌握 “溫和照護技巧”,減少沖突
用 “簡單、重復、正向” 的語言溝通,避免用復雜指令,做好家中的安全防護,適當給予情緒安撫。家庭成員可分工協作,或找外部支持,分擔照護壓力。
全民參與:攜手守護記憶
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不僅需要醫療力量的支撐,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參與。作為醫療機構,我們呼吁:提高公眾對疾病的認識,不歧視、多包容,給患者 “善意空間”;參與公益,可加入志愿者隊伍,傳播科學知識,共同努力,把防治變成日常。
記憶或許會褪色,但關愛永不缺席。在這個宣傳月,寶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愿與每一位市民攜手,用科學的態度認識疾病,用溫暖的行動守護記憶,讓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不再獨自面對黑暗,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在專業守護中重拾希望!
地址:寶雞市經二路新華巷24號 電話:0917-3272497 Email:bjsrmyydb@163.com
乘坐車次: 北門:4路、5路、6路、7路、8路、9路、10路、17路、36路 南門:33路、34路、37路、42路
Copyright ? 2021 版權所有:寶雞市人民醫院 陜ICP備18007727號-2 陜公網安備 61030002000113號 技術支持:伙伴網絡